一次改善让产量翻番

时间:2025/05/22 浏览次数:23

    梅山矿业检修制造部设备厂铣刨班高级镗工陈雪兵,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苦心钻研,成功研制出一种镗床加工弯头片的新工艺,实现加工工时效率的翻番,使日产量提高了一倍以上。日前,这项新工艺作为实用新型专利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

    镗床是保证弯头制作合格率的重要工艺环节,在以往的生产中,镗床加工弯头片采用三爪卡盘内外撑夹式装夹方法,对操作者技能要求非常高,因为一旦装夹不稳,就容易撞飞弯头片,不仅存在安全隐患,工作效率也低,每天最多可生产20片。作为镗床工的陈雪兵,一直在想办法改进夹具,但多次尝试都没有成功。陈雪兵没有气馁,他进一步搜索相关资料,对以前的做法进行重新梳理,反复研究。

    今年4月,在技术人员和车间的支持下,陈雪兵终于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技改方案。新型夹具出炉并投用后,经过试生产完全达到弯头制作技术参数要求。

    这种新型夹具在原有基础上安装了简易可调式定位装置,使操作人员只要经过简单的程序就能生产出合格产品。不仅使日均制作量由过去的20片左右提高到50片左右,还消除了制作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促进产品制作工效的翻番。看到这一切,周围的同事及领导无不啧啧赞叹。

  • 登龙门

    黄河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古代传说,每年春末数千尾鲤鱼集于此,争登龙门。能跃登者不过七十二尾。登龙门后,鲤即化为龙,故禹门亦称为龙门。 《后汉书 · 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接者,名为登龙门。”唐李白《与朝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科举时代凡会试得中,致身荣显,也叫登龙门。《封氏闻见记》卷二“贡举”:“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典见《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三秦记》)

  • 金龟换酒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初至京师长安,宿于旅邸。诗人贺知章虽对李白慕名已久,但未曾谋面,闻李白来京,亟往拜访。李白出门迎客,两人相携入屋,纵论古今,一见如故。李白出示诗作《蜀道难》、《乌夜啼》。贺知章赞赏备至,称李白为谪仙人。仓卒间未携钱帛,当场解下身上所佩金龟,交酒家沽酒与李白对酌,尽欢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