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镀锌DP钢奥氏体及临界区连续冷却组织演变规律

时间:2025/09/11 浏览次数:19

  采用镀锌钢板是提高汽车耐蚀性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法。双相钢是主要由F、少量M或B组成的先进高强度钢。由于其较低的屈服强度、较高的抗拉强度、良好的塑性以及高的n值,其在新一代的超轻汽车板车身中最高使用量达70%以上。因此,双相钢在高强度热镀锌钢板中代表着超轻高强度耐蚀汽车用钢的发展方向。

  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不但可系统表示变形工艺参数、轧后冷却制度对相变规律的影响,亦是调整钢的化学成分、制定热轧变形工艺及热处理工艺是否恰当的依据。热镀锌DP钢的生产属于典型临界区退火热处理,其相变规律与完全奥氏体化冷却所得的CCT曲线存在较大差异,故有必要对在不同奥氏体化条件下的相变规律进行研究。

  选用1#和2#两种成分的钢(具体成分见表1)来研究组织演变规律。其初始组织为热轧态、细小的P+F组织。

  表1 实验钢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编号

C

Si

Mn

P

S

Al

Cr

Mo

V

1#

0.092

<0.05

1.79

<0.015

<0.006

<0.014

0.44

0.22

0.041

2#

<0.1

<0.05

1.90

<0.015

<0.006

0.011

0.29

0.24

0.078

  实验奥氏体化温度为950℃,保温时间5min。然后从保温温度开始以不同冷速(0.5、1、2、5、10、15、20、30、40和50℃/s)冷却到室温。

  实验分4组测定1#和2#钢完全奥氏体化与部分奥氏体化连续冷却相变动力学转变规律,具体方案:①1#、2#钢950℃加热5min,完全奥氏体化;②1#、2#钢800℃加热5min,部分奥氏体化。

  实验采用热膨胀法并结合观察金相组织分析来测定未变形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温度。用切线法来消除误差。测量在不同冷速条件下的膨胀量-温度曲线,得出膨胀量的畸变开始点和终止点,从而得出该钢种的Ar1和Ar3温度,并确定该钢种在不同的冷速下,相态转变的开始时间、开始温度和终止时间、终止温度(在不同冷速下相变的转变量为2%时为转变开始点,转变量为98%时为转变终止点)。

  1#钢奥氏体化CCT曲线,冷速达到15℃/s时,马氏体出现,当冷速增加到30℃/s时,F转变接近消失,此时主要为B和M转变。部分奥氏体化CCT曲线,当冷速达到10℃/s时,组织主要为F+B+M;当冷速超过20℃/s,组织为部分F+M。2#钢奥氏体化CCT曲线与1#钢规律基本相同。部分奥氏体化CCT曲线与完全奥氏体化CCT曲线形状相似,但转变动力学和热力学上存在差别。前者普通相对于后者上移和左移,上移比较明显。

  • 登龙门

    黄河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古代传说,每年春末数千尾鲤鱼集于此,争登龙门。能跃登者不过七十二尾。登龙门后,鲤即化为龙,故禹门亦称为龙门。 《后汉书 · 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接者,名为登龙门。”唐李白《与朝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科举时代凡会试得中,致身荣显,也叫登龙门。《封氏闻见记》卷二“贡举”:“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典见《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三秦记》)

  • 金龟换酒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初至京师长安,宿于旅邸。诗人贺知章虽对李白慕名已久,但未曾谋面,闻李白来京,亟往拜访。李白出门迎客,两人相携入屋,纵论古今,一见如故。李白出示诗作《蜀道难》、《乌夜啼》。贺知章赞赏备至,称李白为谪仙人。仓卒间未携钱帛,当场解下身上所佩金龟,交酒家沽酒与李白对酌,尽欢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