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温下奥氏体的类型

时间:2025/01/20 浏览次数:39

  奥氏体(Austenite)也称为沃斯田铁或?-Fe,是钢铁的一种显微组织,是C溶解在γ铁中形成的一种间隙固溶体,呈面心立方结构,无磁性。室温下,奥氏体有以下几种:

  1、稳定奥氏体

  通过添加大量扩大奥氏体区合金元素,使奥氏体组织保持到室温的奥氏体不锈钢和高锰钢。

  2、过冷奥氏体

  在共析温度以下,处于亚稳定状态的奥氏体,一旦条件具备就会发生分解转变,最早可能转变成珠光体(P)、贝氏体(B)、马氏体(M)或混合组织。

  3、残余奥氏体

  淬火时未能转变成马氏体,而保留到室温的奥氏体,被称为残余奥氏体。

  在淬火过程中,随着马氏体的形成,引起体积膨胀,处于马氏体片间的奥氏体切边阻力增大,难以再转变成马氏体。此外,在马氏体中脊附近存在着孪晶,残余奥氏体承受着来自不同方向和不同晶团的压应力,奥氏体中位错密度显著升高,切变阻力增大,也难以完成马氏体的转变。因此,残余奥氏体通常存在于马氏体片间和马氏体中脊附近。

  4、逆转奥氏体

  逆转奥氏体最初是瑞典人发表Ni4钢提出,指Cr-Ni-Mo系马氏体不锈钢在回火过程中,由马氏体直接切变生成的奥氏体。

  沉淀硬化不锈钢和超马氏体不锈钢已经转变为马氏体组织后,在特定时效或回火温度范围内,会产生马氏体的逆转变,形成逆转奥氏体。

  马氏体逆转变形成的逆转奥氏体,尺寸十分细小,均匀、连续地弥散于马氏体基体中,可在不降低强度的情况下,改善钢的塑性、韧性和焊接性能高,韧化效果远优于残余奥氏体。(紫焰)

  • 登龙门

    黄河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古代传说,每年春末数千尾鲤鱼集于此,争登龙门。能跃登者不过七十二尾。登龙门后,鲤即化为龙,故禹门亦称为龙门。 《后汉书 · 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接者,名为登龙门。”唐李白《与朝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科举时代凡会试得中,致身荣显,也叫登龙门。《封氏闻见记》卷二“贡举”:“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典见《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三秦记》)

  • 金龟换酒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初至京师长安,宿于旅邸。诗人贺知章虽对李白慕名已久,但未曾谋面,闻李白来京,亟往拜访。李白出门迎客,两人相携入屋,纵论古今,一见如故。李白出示诗作《蜀道难》、《乌夜啼》。贺知章赞赏备至,称李白为谪仙人。仓卒间未携钱帛,当场解下身上所佩金龟,交酒家沽酒与李白对酌,尽欢散。